中醫兒科治療手法「小兒推拿」針對兒童漏尿久治不癒

孫素明 • 2025 Jan 5

小朋友漏尿問題

遺尿俗稱尿床,是指3歲以上的兒童睡覺時不能控制,小便自行遺出,醒後方知的病症。


3歲以下的兒童在生理上屬於高速成長階段,由於大腦神經元發育尚未完善,出現遺尿是正常現象,隨着年齡增長和發育的不斷完善,遺尿現象會逐漸消失,不需要治療。但是3歲以後如果仍然不能控制,就屬於病態了;有些患者可以一直持續到成年都未能自癒,因此必須進行正規治療。

健脾補腎 結合小兒推拿療法

對於遺尿症,臨床辯證大多都屬於脾腎兩虛,不能溫煦氣化水濕,管控體內津液的功能失調所致。患兒不僅尿床,還多伴有消瘦體弱,面色蒼白或萎黃,食少腹脹,消化不良,大便不調等症。


由於患病兒童年齡較小,臨床治療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目前中醫治療此病方法很多,總的原則是健脾補腎,通調陰陽,化濕攝水。我們結合臨床經驗,選擇小兒推拿療法,運用輕柔順暢的手法,作用於小兒特定的穴位上,達到健脾補腎、溫陽化水、糾偏救弊的治療目的。這樣不僅治療效果非常顯著,患兒也容易接受,療程明顯縮短。當然也可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酌情配合部分針灸、拔罐、中藥等方法。治癒後的患兒體質大都明顯好轉,整體狀況明顯改善。可以說,只要能夠堅持治療,遺尿症患兒基本上都能夠治癒,一般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小兒推拿療法,是古代中醫學家根據兒童發育和發病的特點,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摸索,總結出來的一套針對兒童,特別是低齡兒童的一種推拿治療方法。生理上小兒屬純陽之體,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無論是體格還是智慧的發育速度都比較快;另一方面又屬稚陰稚陽,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各系統器官的發育都不夠成熟,功能尚不夠完善;在穴位的分布上,小兒自有一套獨特的穴位系統,特別是在其上肢及手部,顯着有別與成年人;然後隨着年齡的增長,特別是10歲以後至成年,逐漸退化慢慢消失。

HK01 | 中醫師利用兒童獨有穴位研小兒推拿療法|結合中藥可令哮喘斷尾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2
前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教授孫素明醫師將推拿療法與中醫藥結合,過去數年治癒了數百名兒童哮喘患者,療法的特點是利用兒童特有的穴位,改善小兒的消化功能,再與中藥結合,從而達到治好哮喘的效果。
兒童哮喘的中醫治療與養生調理_孫素明中醫診所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2
兒童哮喘 是一種較嚴重的兒科疾病,初發年齡在1—6歲多見。病程長、治癒慢、可延至成年,導致機體免疫力明顯下降。如果治療調理不當或不及時,身體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容易生病,生長和發育也會收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的中醫治療及預防 | 中醫兒科 | 孫素明中醫診所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2
很多父母擔心子女長得不夠高,或甚不長肉。其實兒童生長發育遲緩,不僅健康上有所影響,甚至影響心理情緒的發展。中醫提醒預防兒童發育遲緩,應注意孕期的保養,以及注重飲食健康。對於治療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應越早越好,14歲以下較易取得良好效果。首先要了解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出現發育遲緩。
小朋友身材矮小「 長唔高 」,多是「 疳積 」作祟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2
身高發育明顯差於同學或同齡的孩子,甚至到了十五、六歲還像小學生一般,小朋友大多是患了「 疳積 」,嚴重的還會導致智力發育遲緩甚至弱智,造成終生遺憾;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教授孫素明中醫師分析「疳積」成因及提供由中醫兒科角度出發的治療方案
「小兒推拿療法」結合中藥治癒兒童哮喘_中醫兒科訪談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2
小兒推拿療法有效治療兒童「疳積」及促進慢性、虛弱性疾病的康復。前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教授孫素明教授完成了一項兒童「疳積」的臨床研究觀察,顯示以小兒推拿療法為主的治療方式,對有關病患的總有效率高達98.5%。
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2
子女不長高、總是病痛纏身?前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孫素明教授探討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兒童「生積」食唔肥浸大倡小兒推拿治療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1
小朋友的體形消瘦、慢性咳嗽、厭食或腹痛腹脹?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孫素明提醒家長,小朋友有可能患上疳積、即俗稱的「生積」,小兒推拿療法則有效改善病情。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孫素明解釋,疳積相當於西醫的 「 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 多發病於兒童,主要是由餵養不當,如吃得過多或過於油膩,及先天因素引起,導致腸胃的消化吸收有障礙。
推拿療法助治「生積」童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1
小孩子若有厭食、吃飯過慢、急躁易怒、過度活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不一定是因為頑皮,有機會是患上俗稱「生積」的疳積。疳積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症」或「慢性胃腸功能障礙」,多發病於低齡兒童。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2014年起,因應疳積的治療成效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臨床研究觀察,發現98.5%患者接受「小兒推拿療法」後,病情有好轉甚至獲治癒,負責研究的專家指,若輔以中藥、膏方或拔罐等方法,也可增強推拿的臨床效果。
小孩生積食唔肥推拿改善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1
若發現小朋友體形消瘦、慢性咳嗽、厭食或腹痛腹脹,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孫素明提醒家長,小朋友有可能患上疳積(俗稱「生積」),鼓勵患者嘗試小兒推拿療法。
推拿醫哮喘病童棄藥煲兼長高
作者: 孫素明 2025 Mar 1
小朋友因哮喘咳嗽與氣促不停,家長心痛,不想他們再做「孱仔孱女」就要及早治療,中醫領域有種醫法可免小兒變「藥煲」。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有提供適合十四歲以下小童的小兒推拿助改善哮喘,該院臨床部中醫師孫素明指,補氣行氣穴位在孩童時期較明顯,長大後便難找出,而以推拿治哮喘可透過按摩指定穴位宣肺化痰及開胸順氣,配合沖劑及味帶甜膏方調理腸胃,兒童甚至可長得更高。
更多文章